本帖最后由 我不是英雄 于 2014-5-25 08:19 编辑
经典回顾:三战吕布
引言
众多三国迷之所以热衷于武评,主要原因在于《三国志通俗演义》中重要武将的武力表现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它不同于《说唐》和《水浒传》,后两部作品的作者已经给出明确排名,而演义没有现成公理,需要读者在仔细品味原文中寻找答案。它的结论并非具有惟一性,而是开放式,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排名顺序。那些精彩纷呈的单挑场面,令人回味无穷,极大地激发了武评爱好者对排名的浓厚兴趣。再加上作者成功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形象,其文学魅力引发了追星效应,长久不衰。根据多年来思考的心得体会,我认为从文学角度进行武评是贴近原著精神的最有效手段。武评必须依据原文,对原文做出正确理解和合理推断,结论才具有可信度,才能引起读者共鸣。
从文学角度分析,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传统武评标准的颠覆。文学描写不仅注重战例分析,同时也注重勇名威势和人物评论。
以下将以三战吕布进行文学评析。
虎牢关一役,震天撼地,影响非常深远,常为读者所津津乐道。刘关张大战吕布,是经典中的经典,是一个不朽的传说,它不但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在武评中也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演义里最精彩的单挑,大都以平分秋色告终,譬如张飞PK马超、马超PK许褚、许褚PK典韦、关羽PK黄忠、孙策PK太史慈等等。虎牢一战,却是分出了高下。这个高下,含有两层意思,暂且不表,留给后文分析。总之,败者犹胜,因为失败反而奠定天下第一的地位;胜者亦武,兄弟连心天下谁敢争锋!
让我们再来重温一遍当年这场绝妙的巅峰对决吧。
一、杀鸡焉用牛刀
重要事件的描写,往往不会开门见山,总喜做些铺垫和烘托,才显引人入胜和不同凡响。这是惯常的文学写作手法,罗贯中深谙此道。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流星马告急丞相府。温侯吕布,董太师的义子兼首席保镖,于是挺身而出,欲亲提虎狼之师,尽斩诸侯之首替父分忧。就在这时候,华雄闪亮登场了。
一直默默无闻的华雄,他拥有甚么样的实力?
他与吕布孰强?
读过三国的人,面对这样的问题,几乎会莞尔一笑。
“杀鸡焉用牛刀?不必温侯有劳虎威”。以牛刀比拟吕布,并以老虎形容之,华雄似乎承认己不如布。也许这只是华雄的谦词,但亦说明了事实。当吕布还在丁建阳处效命,在董卓面前耀武扬威时,做为帐前第一员骁将的华雄安在?吕布让董太师数度惊骇莫名,雄哥大大失职啊!
面对人中吕布,华雄失职情有可原,因为天底下又有谁能抵挡得了那支画戟?
即便如此,在各路诸侯面前,华雄仍然拥有辉煌的骄傲资本,他的胜绩丝毫不逊于吕布。
斩鲍忠,败孙坚,砍祖茂,劈俞涉,枭潘凤。
五战4死1败,十八路诸侯个个草容失色。
再来看看吕布的胜绩:
剌方悦,挑穆顺,伤武安国,败公孙瓒。
四战2死1伤1败。
诸位看官,要知道华雄面对的可是十八路诸侯,吕布面对的只有八路军阀。
论质论量,华雄无疑更胜一筹。难道做为人中龙凤的温侯,表现反而不如华雄?
非也。这不是作者的意图。华雄这枚绿叶,既烘托关羽这朵红花,也映衬吕布这颗奇葩。
接下来那场酣战,才是温侯压倒一切的扛鼎之作。而华雄,则如流星般划上了休止符。
面对袁盟主“汝众诸侯许多将士,只无一人可追华雄?”的困惑,十八路诸侯默然以对。令人不解的是,广发矫诏邀约各路诸侯起兵伐卓完全是曹操捣鼓出来的事儿,按理曹操应义不容辞地遣将出阵垂范。他确实有这个资本。他的帐下已经拥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等一票猛将,可他竟然没有派出一人应战,而是默然了!华雄当真盖过了这些人?若是,则华雄的武力无疑已达超一流水准。若不是,则表示作者有意避免让这些牛人和华雄决战。
顺带提一笔,历史上华雄并非被关羽所杀,他其实是死于孙坚之手,但在演义里却变成华雄击溃了孙坚,完全颠倒了事实。孙坚九泉之下有知,情何以堪?罗贯中为了突出关羽煞费苦心。假设华雄乃超一流,那么关羽算几流呢?只能是神仙流。只有神仙才能做到只一合斩超一流。也许有人会问:关羽不是也斩了超一流的颜良?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吕布姜维同学会给出有力的回答。
照此说来,作者有意雪藏了曹操一班猛将。合理的解释也许是曹操不希望过早暴露自己的实力。回顾近代的百团大战,其实当时中央对彭德怀的指挥是有意见的,认为百团大战过早在敌人面前暴露了我军的实力。假设曹操派夏侯双眼抑或曹仁出战,后来关羽还有机会一鸣惊人么?这个假设其实跟白马曹操如果派许褚迎战颜良,关羽是否还有机会立功走人是一样的。
演义容不得这样的假设。
说说华雄的手下败将。
孙坚“英雄冠世,刚勇绝伦”的名声当不是盖的。尽管演义里没有具体战例支撑此说,但这毕竟是罗贯中以上帝视角所给予的评价,它不同于对其它大多数诸侯的评语,例如袁术(交游豪俊,结纳英雄)、 韩馥(贯通诸子,博览九经)、 史孔伷(阔论高谈,知今博古)、 刘岱(孝悌仁慈,屈己待士)、 王匡(仗义疏财,挥金似土)、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等等,这些皆是从性格、为人、学问、门第等方面进行评价,惟个别诸侯,如鲍信(有谋多智,善武能文)和张超(武艺超群,威仪出众),是从武艺方面进行描述,而鲍、张二人得到的评价,又不及孙坚。因此无论如何,孙坚都不该是末流武将。他自告奋勇当先锋,袁绍曰:文台勇烈,可称此职。想必袁绍也有耳闻过孙坚的一些英勇战绩才这么说吧。有人向袁术进谮言时提到“孙坚乃江东之猛虎”,亦可供参考。当然,其儿子孙策骁勇善战,堪称一流,也给他这个当爹的增了不少光。
二流勇将,这是我给孙坚的定位。
鲍忠的表现如垃圾,不提了吧。祖茂能和程普、黄盖、韩当这些二流将领扎堆,就算实力稍逊他们,也差不了太多。而且他应变能力强,见势不妙赶紧和孙坚换过赤帻戴之,因此救了坚一命,三流对祖茂来说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定位。袁术的骁将俞涉,韩馥的上将潘凤,都应有一定水准。俞涉不三合被杀,袁术没有再派遣其他将领出阵报仇,可见俞涉在袁术军中,算是顶尖的了。袁术一向看重门面,手下大将不至于太怂,后来他的纪灵将军好歹也和关羽走了二十合不倒,表现一点都不比华雄差。还有上将潘凤,应该也是韩馥压箱底的宝贝,能混到上将的位置不容易,若是没杀过敌将恐怕说不过去。
结果这些人全都折在华雄手里。华雄当得起一流。
华雄得意吗?
华雄亲提鲍忠首级,直来相府献功。赵云年老的时候也做过同样的事,力斩韩家四将,修书向丞相表功。这意味着什么?
董卓加官封赏之余,特意补上一句“慎勿下关轻敌”。
董卓已经察觉到华雄滋生的骄傲情绪。
其时华雄仅仅只是斩了鲍忠。
初始华雄还是听进去了。当孙坚军前来搦战,他派出的是副将胡轸下关应战,自己坐镇关上。在胡轸被剌死,坚军叩关之时,他用矢如雨下回应,并没有乘势下关追击。
他很快就等到了下关良机。
坚军无粮自乱,华雄和李肃分兵下关,趁夜包抄坚营。漂亮得手,华雄败坚斩祖茂。
诸侯军锐气大大受挫。华雄有些飘飘然了,他终于放松了警惕,亲引铁骑下关搦战。
斩俞涉。再斩潘凤。
五连胜,手风顺得不行。再度加官进爵已在意料之中。
轮到关羽隆重登台了,场面却有些尴尬,差点被自己人乱棒打出帐外。
关于云长一合斩华雄的过程,众诸侯并没有亲眼目睹,只听得寨外鼓声大震,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连败数阵的十八路诸侯军早就憋足了一口鸟气,终于有机会爆发了,还能不好好宣泄一番?于是锣鼓震天价响,吼声大作,国骂省骂齐飞,完全可以想象。
华雄是怎么死的?
作者只写一合,其余不详。
那就让我们将书本往后翻到卷之五,云长策马剌颜良。
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土山,将盔取下放于鞍前,凤目圆睁,蚕眉直竖,来到阵前。河北军见了,如波开浪裂,分作两边,放开一条大路,公飞奔前来。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到来,恰欲问之,马已至近。云长手起,一刀斩颜良于马下。
细节描写何其详尽,动作表情生动传神。场面切换,重回沂水关,请允许遐想一番。
公出帐提刀,飞身上马,来到阵前。华雄见一赤面皮骑一匹冲阵劣马,喝问:“贼将何人?”关羽凤目圆睁,蚕眉直竖,拍马舞刀而答:“吾乃平原令马弓手关云长!”华雄一听纵声大笑,手中刀一挥,“诸侯无大将,马弓手当先——”话音未落,云长手起,一刀斩华雄于马下。
二、气势如虹
最受气的人,非张飞莫属。
最受不得气的人,亦非张飞莫属。
眼见二哥立功,张飞早就憋不住,恨不得飞上关去活捉董卓。也不看看场合,这没大没小地嚷嚷,立马又被那狗眼看人低的袁术一顿训斥,差点累带大哥二哥一起被轰出帐外。
卑微之人,即使立功,也不被重视。手无寸功,就更不被人瞧得起。
张飞甘于蛰伏吗?
河内名将方悦,无五合,被吕布一戟刺于马下。
名将名将,想必不是有名字的将领简称名将,而是因为有军功所以称为名将。在冷兵器时代,名将都是靠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打出名号。演义更是如此,单挑获胜是名扬天下的不二法门。冠在方悦前面的“名将”二字,是为了给温侯当垫脚石用的。这是吕布第一次搦战。
张杨手下将穆顺,被吕布手起一戟,剌于马下。
不自量力。连名将的称号都没有,想出名挑错了对象,零合挂是必然。
勇士武安国,意欲以死报恩,可惜水平不济,硬撑十余合,付出一只手腕的代价,在八路诸侯的抢救下,得以保全性命。这是吕布第二次搦战。
第三次,干脆认准目标,然后肆无惧惮地直冲过去。吕布锁定了公孙瓒。只战两合,瓒便迅速地明白了一个真谛:生命在于跑得快。于是果断地、毫不犹豫地地拨转马头,撒丫狂奔。这一幕,在不久的将来还会重演,而且更加狼狈。磐河,文丑飞马径入中军,往来在阵中追赶瓒,直将瓒赶出阵后,望山谷而逃。瓒弓箭尽落,头盔坠地,披发纵马,最后坠于坡下。在自己的地盘上被人追得四处乱窜,要多丢人有多丢人,白马将军的高大形象至此全毁。这和曹阿瞒脱袍割髯有得一拼,可谓难兄难弟。好在他有贵人相助,虎牢杀出张飞,磐河幸遇赵云。
这一次没有磐河那么狼狈,不是因为对手弱,而是张飞出现得正是时候。
三、一较高下
张飞的机会终于来了。
之前也有机会,可惜微不足道。枪挑黄巾邓茂流,只算热热身,离成名远着呢。要想成为大腕,就得演大片,而且得和名角唱对台戏。吕布英雄,无人可敌,这是众诸侯的共识。张飞可不这么认为,相反,在他眼里,吕布就是一坨臭狗屎。三姓家奴,这是他老早就在心里给吕布取好了的名字。天底下最敢眇视吕布的,就是张某。
老子来了,哪里跑!
吕布一愣:环眼贼汉,胆大包天,敢给俺乱取外号,活得不耐烦了!
这对前世冤家,就这样眼对眼铆上了。
一场酣战。
张飞早就憋足了劲。二哥已立功,俺张三不能落后。抖搜神威,施展起平生绝学。这绝学当然不是指杀猪手艺,是武艺。可张飞了解对手吗?
三姓家奴,形容非常贴切,如此高水平的粗口,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骂得出来。他至少对吕布的过往有所了解,这应该也包括吕布勇极不可当的威名。他渴望挑战高峰,为此全力以赴。
当时的吕布,自信爆棚,小觑天下如无物。
他并不了解燕人张翼德。他不需要了解,因为他是人中吕布。天下没有谁能赢得了他手中的画戟。
在关羽介入前,吕张两人到底酣战了几合?
恐怕只有当时围观的有心人才算得清楚。后来毛氏提供了个数字可供参考,50余合。
我认为比较靠谱。如果是100合以上,100合+30合(二打一)+N合(三打一),张关刘这样的接力战,对吕布太不公平,吕布在体能消耗上吃亏太大。在演义里,一般100合左右就该休息,至少是少歇一下。
张飞渐渐枪法散乱,吕布越添精神。
八路诸侯肯定看错了。
八路诸侯真的看错了?
俗云,旁观者清。要看明白谁更精神或者谁更狼狈,并不需要拥有多高深的武力即可做到。长沙关黄对刀,两军齐声喝采,其实他们都没看懂?樊城关庞对决,两军看得痴呆,其实他们没看明白?难道可以说,小沛之战刘备见吕布军四围渐渐裹将来,只是刘的一种错觉而已?普通观众欣赏电影里的武林高手对决,谁输谁赢一目了然。八路诸侯全都看走眼的可能性近乎零,作者没有必要如此误导读者。毫无疑问,张飞此时处于劣势,高下已判。
因为劣势,关羽拍马助阵就显得顺理成章。
其时曹操目睹了这场决战,他和其他人一样看呆了。在不久之后的另一场决斗中,他说的一句话,同样适用于这场单挑。“吕布非一人可胜”。那时候,许褚仅仅斗了二十合。曹操这么快就下结论,说明他看明白了。后来许褚裸衣战马超,在漫长的200合里,曹操就显得十分淡定,几乎没动歪脑筋,直至枪断那一刻。酣战啊,不算辱没了三爷,他的表现起码比许褚强。
在小沛,张飞可是酣战吕布100余合不分胜负,怎么解释呢?
这一战,张飞的表现确实好于虎牢。此消彼涨,自然就缩小了差距。吕布自从得了美人貂蝉后,状态似乎有所下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酒色过伤身体在白门楼得到验证,如果时间往前再延伸一些,也说得通。只要好这口,随时都有可能体力透支。新婚燕尔期,床上运动多乃人之常情,何况还有大老婆严氏在旁虎视眈眈。双飞燕,不得了,大红灯笼高高挂。此谓消也。张飞打仗爱动脑,属于进步比较快的类型,此谓涨也。虎牢的较量,让他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吕布的强大实力。后来他曾扬言要和吕布大战三百合,可见他已经意识到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赢得了吕布。调整好心态,不急于求成,做好持久战准备,就有可能表现得更加稳健。有个细节描写似乎可以佐证这一点。小沛的张飞没有再大喊大叫。
虎牢,张飞性起,大喊一声。
四、跨越颠峰
这是张飞超越自我的呐喊,还是他深陷危机所发出的信号?
关羽听懂了,也看明白了。
没有人比关羽更了解当时的场面是个什么情况。
三弟想出人头地,想杀敌立功,心情之急切,当哥的不可能不了解。倘若张飞有望击败吕布,这份功劳何其大也。不能抢了三弟的功劳。还是让他来吧,不到要紧关头,不能出手相助。
可眼下不能再袖手旁观了。张飞非但没有赢的希望,而且还很可能要输。
注意了,我说的是输,不是败。张飞打死也不会败走。输意味着什么?伤亡。
听到三弟大喊,他是要和吕布拚命!
大招一旦放出,风险随之降临。要么中的,要么被中,破绽总会伴随杀着暴露给对方。
胆小的会被喝死,如纪灵。
可是吕布绝非纪灵。
云长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上来夹攻。
关张熊虎将,和无双飞将展开丁字儿厮杀。
每当读到此处,我的直觉告诉我,天下第一诞生了!吕布的地位,从关羽拍马出阵那一刻成形。同时享受两个超一流夹攻的待遇,整部书惟吕布有此殊荣。罗贯中生怕读者没看懂,后来又安排了一场声势更加浩大的群殴,先由许褚单挑,再遣典韦夹攻,最后干脆让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蜂拥而上。这种安排有其特殊含意。在文学作品里,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它起到了群星拱月的效果。月儿总是比星星更加明亮。
又战三十合,两员将战不倒吕布。
两个搞不定一个,这是在夸谁呢?
刘老大想捡便宜,掣双股剑冲上来就砍。
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
这一战又是几合?根据诗句“三人围绕战多时,遮拦架隔无休歇”来判断,少说也有三、四十合吧。吕布虽然双手难敌六拳,却也充分展示出惊人的防守能力。“目前一怒应流血”,看似赞美关羽,可吕布不是华雄,不是颜良,不是文丑,吕布就是吕布,他依然屹立不倒。
哥仨胜了,为众诸侯挽回了颜面,功绩居伟,也因此名扬天下。
张飞,虽然场面有些局促,却不碍于世人承认他的实力。看看河内名将方悦,看看勇士武安国,看看北平太守公孙瓒,一个小小县令的步弓手,表现不知比他们好过凡几。当然了,如果以今天武评最高标准来衡量,经此一役,张飞只能排在吕布之后。
关羽在这场较量中并没有给世人留下太深刻印象,看不到他斩华雄时所显示出来的那种超强攻击力。他的进攻,即便在张飞和刘备支援下,也奈何不了吕布。他的助阵反而更多是给吕布增光添彩。也许对关羽来说,只要三弟没事就好,其余并不重要。
五、结语
虎牢关,吕布被刘关张击败,也因此成就了他天下第一的勇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