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从文字上看, 从关羽回马至关羽回身, 无多余动作, 无久久才回身之意. 有过两个时刻的描写, 怎么会并无曹操在附近的意思呢?
这不是因为跟我的意见不符就说不厚道, 所说的不厚道是原文已经很清楚的写出(TF毛家两父子)曹操由关羽回马开始冲直到关羽回马时已过, 再无别的修饰词, 那么从哪种逻辑上可以理解出曹操含已远去之意呢? 原文既无关羽十分久才回身又或者表示关羽目送曹操心里不爽而大喝, 所以从原文所读出的是什么一个信息呢? 煮酒兄在往后推测的时候不妨先想想不要做推测和假设, 看看原文在没有推测和假设下的时候所展现出来的事情完整不完整?
从逻辑上说,原文说曹操之过又是以关羽为参照. 并且三百骑只有曹操与众将过了关羽, 剩下的虾就是骑马的也没过关羽, 那么曹操与众将有可能已远去吗? 很明显, 三百骑兵就是骑劣等马, 也不会在这么段的距离被曹操抛开如此之远. 这是一个逻辑不合理.
还有一点逻辑是最为有趣的, 如果曹操已远去, 关羽大喝不奇怪, 众军跪下不奇怪. 奇怪的是关羽干嘛要"犹豫"得那么厉害? 非要等见到张辽才念及旧情一并放去呢?
3 老宵与我风格不同, 而我对模棱两可的事情也不会说谁一定正确谁一定错误, 但是对于原文很清楚的写出了事情的经过, 而是由我们不断的因为与自己理解不同而给原文添油加醋的假设(包括偶以上那段蓝色字体), 都是在原文基础上的一种扩展. 只有在原文不被修改的情况下做理解, 而不应该在原文基础上发展文字功.
4 (1)问题, 是曹军众人已确定了关羽真的愿意放走了吗? 其次, 即便是关羽愿意放了, 曹操与众将就不是逃命中了吗? 操见云长回马, 与众将冲过去, 我想, 曹操本身的动作很明确的告诉煮酒兄, 曹操在关羽放行时是会不急忙跑路吗?
(2)这里就过多推测了, 首先, 即使500米开外, 你能看得清几百号人每一个人否? 紧记, 曹操是在人高马大的关羽身后, 更在数百骑之后, 难道煮酒兄认为曹操的身高比马还高?
急忙跑路不代表我说他们是急成一团吧? 我是说, 关羽再次放行, 曹军此时是正逃命中, 不会等曹操一人完全站起来才会起来, 而是应该曹操动身时众将和小兵们就陆续起身, 是指他们紧跟曹操一起起身, 几百号人和马在那, 张辽要瞧见那种身材级别的曹操是不是挺有难度的?, 老酒会不会有点偏袒于曹操了呢? |
|